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公告]講師人選異動

對喜愛羅智成老師的學員要說聲抱歉了。

羅智成老師事出突然必須前往大陸,故不能擔任本營隊的新詩課講師了。

但羅智成老師也推薦了文壇頗負盛名的作家楊照老師接手新詩課講師,

所以也請不用擔心課程品質上的問題 : )

-----------以下是楊照老師的簡介------------

新詩
楊照,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之音《台北話題》主持人、政治大學中文系、靜宜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等職,現為《新新聞》周刊總編輯、東森ETFM聯播網《1200領先開講》主持人。

楊照藉書寫釋放對社會的關懷,以不滅的熱情思索人生與文學,犀利的風格在文壇中生代裡獨樹一幟。曾獲得聯合報小說獎、賴和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等,並榮選為1996年年度出版風雲人物。

楊照說自己與詩的關係是「正因為不是詩人」,反而透過閱讀將更多不是自己寫,卻與自身密切呼應的詩「以一種神秘的方式據為己有」。

他看到詩人在詩的否定中湧冒出詩,區別詩人與說謊者、煉金術士,詩與革命、烏托邦夢想的不同。他在拉斯維加斯的俗麗中看到詩的混亂與多元;他在衛斯理學院的湖畔,讀艾略特的〈荒原〉,找到世界被吸入一個榨乾一切的黑洞那樣的詩意;他說:「詩,近乎SM。」虐待與受虐,像汽車碰撞試驗,省簡、壓縮、破壞、壯觀,短暫難追的華麗。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公告]報名日期延後

報名原訂5/26截止,但為了讓更多同學能夠參加行動文藝營,
特將報名截止日期延至6/18
茶會作品截止日期延至6/18。

希望大家把握時間報名唷 : )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報名方式


1.採通訊報名。可向各校教務處索取簡章暨報名表,不敷使用時,請加印。另外本營隊網站有簡章暨報名表格式,亦可自行下載使用。
營隊網站:http://musesociety.blogspot.com/
下載連結清單位於網站首頁右側的「文件檔案下載區」。

2.報名者請於5/26前將報名表填妥,附上2吋照片2張(製作結業證書及學員歸檔用)、繳費收據正本備查(※收據請自行影印存底),投入信封袋,寄到116-77臺北市文山區汀州路四段88號3401寢 李奕樵同學 收。報名日期以郵戳為憑。

3.本營隊有專業評審主持學員作品研討茶會。故請於6/15前完成個人創作乙篇(5000字以內小說或3000字以內散文或50行以內新詩任擇乙項),並做成字體大小12點新細明體電子檔(抬頭註明學校系級、姓名、稿件文類、題目、50字內寫作取材動機),寄至 musesociety@gmail.com 。

4.【郵局入戶匯款】迅速、安全,又有保障(須自付手續費30元)
只需至郵局以「郵政國內匯款單」:二聯單匯款即可
受款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寫作協會
金額:參仟貳百元整or參仟元整(四人以上團報)
匯款種類:入戶匯款
受款人局號:000122-2
帳號:050158-4
再填入匯款人姓名及電話就ok了!
(為方便作業,匯款人請填自己姓名,並請事先要求郵局作業員顯示匯款人姓名。)


若報名成功將於7日內接到通知電話,若未收到通知請來電或來信詢問。

負責人:李奕樵 0982492768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超HIGH的講師介紹!

小說
許榮哲
台大生工所、東華創英所雙碩士。曾任《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文藝總監。曾於四年間連續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台中縣文獎、寶島文學獎、青年文藝創作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鳳邑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南瀛文學獎、桃園縣文藝獎、吳濁流文藝獎、梁實秋文學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等。著有小說《迷藏》、《寓言》、《吉普車少年的網交生活》,電影劇本《七月一號誕生》、《單車上路》等。

有六年級最會說故事的人之美譽。

新詩
羅智成,台灣現代詩詩人、作家、媒體工作者。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曾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陌地生城校區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班深造,擔任過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樺舍文化事業總經理、台北女性生活電台台長、台北市新聞處處長等職。

現為閱讀地球文化事業地球書房文化事業負責人,作品有詩集、畫冊《光之書》、《傾斜之書》、《擲地無聲書》、《寶寶之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散文或評論《M湖書簡》、《泥炭紀》、《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蔚藍紀》,遊記《南方以南沙中之沙》。作品曾獲兩次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優秀青年詩人獎、年度新詩創作獎等。

在大學期間,羅智成即與同窗好友楊澤、苦苓等人共組「鬼雨詩社」、「臺大現代詩社」,為校園現代詩寫作與朗誦寫下嶄新的一頁。他的《畫冊》大多是在校園時期的沈思下完成的。詩人楊牧這樣形容他:「羅智成秉賦一份傑出的抒情脈動,理解純粹之美,詩和美術的絕對權威,而且緊緊把握住創造神秘色彩的筆意。」

散文
李欣倫,一九七八年生於中壢。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

從小在中藥堆裡長大,小學低年級受童話〈賣火柴的女孩〉感動,決心以賣草藥維生,向同學兜售仙楂餅八仙果的同時,編織幼年的可憐身世。喜歡摩觸草藥的凹凸稜角,特愛嗅聞烤黃耆的香味。無法抗拒剛出爐的紅豆麵包、乾淨文字、鬆軟枕頭和藍色牛仔褲。散文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

二○○二年秋天,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藥罐子》,二○○三年冬天,完成碩士論文《戰後台灣疾病書寫研究》,三月,去印度旅行三個月,立定志願暫時當一個不事生產的低等生物,過著大腦休眠、身體感官洞開(腹瀉、觀呼吸、嘔吐、暴食)的日子,蠕動於情感、遊戲、瑣碎間。感謝父母,讚美主,容許我任時間荒蕪。二○○四年,思索一些關於感情、疾病與身體的課題,讓身體與情感嘗試各種新的可能,接受身體再教育,情感再教育。

部落格【素人手記】:http://hercafe.yam.com/blog/shilun

文學批評
陳芳明是台灣高雄人,1947年出生於高雄左營。和許多從小就喜歡寫作,少年時代就在文壇嶄露頭角的作家不同,陳芳明是在1965年進入輔仁大學歷史系之後 才開始正式接觸文學作品的,他的文藝才華也就此逐漸展現,對於詩更是情有獨衷,因此,在大學畢業,考入台大歷史研究所就讀時,他就成立了「龍族詩社」,和 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寫詩。1973年,陳芳明獲得碩士學位,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含憂草》。次年,他前往美國華盛頓大學留學,又出版了第一本詩的 評論集《鏡子與影子》。

在美國唸書時,陳芳明開始有機會接觸海外的反對運動人士,也開始閱讀和台灣歷史、政治有關的書籍,當時,這些領域 在台灣還是屬於禁地,接觸到這些發生並不很久,並因為政治禁忌而在台灣無法傳播的知識,陳芳明深深被撼動了,出於對故鄉人、故鄉事的情感,從那時候起,他 的研究重心就從中國史轉為台灣文學、台灣歷史和台灣政治。也由於參與了海外的民主運動,他成為了台灣當局的黑名單,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返回台灣。

在 居住美國的十幾年裡,陳芳明實際參與政治活動,並且以政論文章、台灣歷史、文學研究,作為創作和關懷的主要課題,也正式告別了年輕時代沉迷於現代詩的自 己。從此,他的寫作之路更為寬廣。1988年,他出版了包括散文、文學評論、歷史訮論和政論四本新書,其中散文集「愛傷的蘆葦」讓讀者對於他的文學才華有 了更深的了解。在美期間,他和朋友一起創辦了美國台灣文學研究會,也擔任美國《台灣文化》的總編輯。1989年,在海外居住多年後,陳芳明第一次返台,接 下來幾年間,他曾經出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也擔任過台北市文化局長。不過,在實際從事政治多年之後,陳芳明依舊決定以學術作為終身的事業。從1994年 起,他先後任教於靜宜大學、暨南大學,目前擔任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從學院到政治,再從政治回到學界,陳芳明的人生和文學道路十 分漫長,正如同他喜歡引用的佛洛斯特的詩─樹林有兩條不同的道路,他只是選擇了那條沒有人走過的。由於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轉折,陳芳明的散文負載著時代和自 我的沈重傷痕,在美麗如詩的表象之下,具有無畏而雄辯的氣勢,格局開闊,引人深思。他的重要散文作品有《掌中地圖》、《夢的終點》、《時間長巷》、《風中 蘆葦》等。


波詩米亞
鍾顏聿,政大民族系,波詩米亞執行長。

因為短暫的記者生活而顯得有些疲勞。原本立志成為詩人,說:怎麼算詩稿的單價好像比較高,但實際上的原因是懶惰,認為詩比較短,自己比較有耐心完成。爾後又因為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的影響,轉性走上小說家的道路。

總喜歡在談論創作時引述「寫作的條件:那就是是否對社會或是對特定的某個人擁有必須傳達且有價值的訊息。」但老實說,鍾的創作少得可憐,與其說要做小說家,他老是賴在評論家的椅子上不走。(寫作條件云云引述自村上龍〈第一行字的瞬間〉)

偶而寫寫散文,〈秋末的聲音〉是自以為的得意之作,喜歡描寫聲音的鍾顏聿,總是豎起耳朵偷聽別人說話,他說:「紀蔚然曾經表示耳朵好的人可以做編劇,可是我卻覺得自己更像國安局的監聽人員,會因為不小心偷聽到情侶吵架而開始大笑。」

2007年6月與友人創辦波詩米亞工作室,並任總編輯一職,並發行《POEMHEMIA》期刊。相信節慶之必要,認為藝文需要有「狂歡節」,於是努力策劃許多藝文活動。「藝文狂歡節需要更多的策展人!」鍾顏聿這麼說,他老愛煽動大家對於藝文的情緒,他說如果有人想到有意思的藝文活動或者創作計畫,一定要找他聊天,他愛聊這些!

少得可憐的創作請詳見:部落格【失物招領處】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oldpetal


作品評論會
小說組—吳鈞堯
生於福建金門,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畢。二十歲以前寫詩,後寫小說跟散文。曾獲中央日報、聯合報、時報等短篇小說獎,教育部、梁實秋、台北文學等散文獎。著有《女孩們經常被告知》(九歌)、《龍的憂鬱》(九歌)、《期待一場月光婚禮》(九歌)、《如果我在那裡》(聯經)、《那邊》(華文網)、《金門》(爾雅)等,現擔任幼獅文藝主編。



散文組—王盛弘,1970年出生於彰化縣和美鎮「竹圍仔」;自幼生長於農家,母親不識字,父親只受國民教育,他們不善於說教,卻在行動之中示範了淳樸、溫情、與人為善;青少年時期嗜讀琦君與三島由紀夫的著作,與前者通信達二十年之久,啟示了有關親情、友情的施與受,及對他物的關愛,後者使其正視人性中的愛慾、敗德和生死;也喜讀白先勇、柯慈、楊牧等。

1988年負笈北上,根扎在農地,枝枝葉葉卻不住地向著都市試探伸展;嗣後,成了一棵懷抱母土投奔異鄉的植物;1995年退役後留在台北工作,自覺到彷彿一顆種籽,孤身遠離母體之後,一旦落土,便有自信在那裡穩穩地把根扎下;2001年收拾行囊,一個人自助旅行英、法、西等國將近三個月,視野為之開闊,是時在倫敦雀兒喜藥草園發現披掛於枯木上的一簇西班牙鳳梨,甚至不必有根,吸收空中水汽便能夠存活,而有所頓悟,從此期許自己是一個地球人。

性好文學、藝術與植物,愛好觀察社會萬象,有興趣探索大自然奧祕,賦予並結合人文意義,也喜好旅遊,自歐返國後以此經驗書寫,完成《慢慢走》(2006,二魚),為「三稜鏡」三部曲之一,深獲文學界與讀者賞識,南方朔稱譽:「我不吝惜對這本書的推崇,是因為不能吝惜!」「三稜鏡」同心圓一般自外圍而核心,寫歐遊見聞與感思、台北心路與履歷,以及十七歲出門遠行前的家鄉童少時光;《關鍵字:台北》為第二部曲,遊走於228和平公園、建國花市、陽明山、永康街、德惠街、牯嶺街、外雙溪、淡水、平溪、夜店、健身房等所在,立下一座座文學地標,文章輯結出書前即廣為收入各種選集。

創作上鍾情散文,入選「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散文30家」,曾獲林榮三文學獎(2007)、國科會科普散文獎(2006)、時報文學獎(2005)、台北文學寫作年金(2002)、教育部文藝創作獎(2000)、梁實秋文學獎(1999、1996)、台灣省文學獎(1998)、磺溪文學獎(1998、1997)、台灣省教育廳文藝節徵文(1998)、王世勛文學獎(1997)、《台灣新聞報》年度作家(1996、1995)等十餘個獎項,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著有《帶我去吧,月光》(2003,一方,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出版補助)、《一隻男人》(2001,爾雅)、《草本記事》(2000,智慧事業體,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假面與素顏》(2000,九歌)、《桃花盛開》(1998,爾雅,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出版補助)等散文集,論者稱:「王盛弘專注於散文創作,立基於傳統並向上攀探,嘗試抒情的各種可能,題材多變,用字簡練精準,風格清暢且懂克制,不求炫目,擅長以綿密筆觸引出深情厚意,尤其寫鄉土、記憶、愛慾情懷和草木微物,皆自然細緻,能觀顧時代氛圍又不為此所限。」

畢業於大榮國小、和美國中、彰化高中、輔仁大學大傳系廣電組,台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就學中。長期於媒體服務,曾獲報紙副刊編輯金鼎獎。出沒於中時部落格「靠邊走」:http://blog.chinatimes.com/essay/。


新詩組—楊佳嫻
一九七八年出生,台灣高雄人。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現就讀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著有《屏息的文明》(詩集,2003)、《海風野火花》(散文集,2004)、《你的聲音充滿時間》(詩集,2006)、《雲和》(散文集,2006),編有《臺灣成長小說選》(2004)。

定居台北已十年。歷居木柵、辛亥、東區、古亭,現在居住於日式房舍最密集之區域,同時與凋零中的優美和疊沓的市井共處,寫作讀書的窗外,咫尺處即是商家招牌、叫賣吆喝與縱橫之電線,但電線上常有白頭翁與燕子,聚簇昵語。正是俗塵與詩意的交界。

設有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chekhov/

營隊資訊

一、活動名稱:2008行動暑期文藝營
二、活動宗旨:為提倡高中、大專校園文學風氣,提供文藝愛好者欣賞與創作之相關課程,並配合輔佐高中新文藝欣賞學習,特擬辦此活動。
三、活動時間:中華民國97年7月9.10.11日
四、活動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本部校區
五、參加對象:全省公私立高中職生
六、參加人數:60名額滿為止
七、指導老師:李清筠老師
八、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青年寫作協會
九、協辦單位:國立台灣大學現代詩社、波詩米亞工作室
十、指導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課外活動組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WE.WANT.YOU!


 很高興能夠在這裡見到各位,不管你是已經決定要把你在大學將近八分之一(如果你打算延畢分母可以再加大)的人生投擲在這裡的人,還是只是因為想見識看看這營隊到底在搞什麼鬼所以才來晃晃的人,我都真心的歡迎你。而且,誠摯地希望你能夠加入這營隊

 因為,親愛的,你已經願意採取行動了。

 聰明如你,應該已經猜到我其實非常希望在接下來的部份拼命用各式各樣的實例與理論強調「行動」這玩意兒的可貴與重要性了。如果你的確那麼想,那麼你猜對了,我很想這麼做。

 但我做不到。

 我做不到,一部分是因為我的腦袋夠虛,根本就沒什麼料可以掰,一部分是因為,我自己也不相信我想講的那些屁話是真的。什麼現在就開始動起來啦,什麼有行動就是有價值的啦,什麼這個社會一切的罪惡與不幸都是因為我現在沒有跑去總統府前帶大聲公揮旗子之類的。我也不相信。

 取而代之,我相信錯誤的行動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我相信許多表象上的空檔並不是真的啥都沒在幹,我相信營隊之外,你也有屬於你自己的,珍貴而且確實著向前持續滾動的什麼。所以你可以放心(要失望的話我也很開心啦),我並不打算要把我對「行動」這東西的所有心得塞給你。

 我真正想說的是,你其實跟我一樣對這些事抱有疑惑的,或是曾經疑惑,對吧?

 「為啥我深愛的島上的文學這幾年一副就是軟趴趴的樣子?」

 「為甚麼那些微小的、美好的事,
  應該只要花一點小力氣就能保存下來,卻還是消失了?」

 「那些一頭栽進去的人也太誇張了,
  是小時候受了什麼心靈創傷嗎?」

 「我知道經濟不景氣,也知道全球化,
  可是我也要享受生活嘛!」(喂,這個不是疑惑吧…)


 好營隊總是需要一個靈魂,而今天,我相信這個靈魂只有像你這樣來到這個Blog的人才會具備。一個也曾經疑惑過某些特定事物的靈魂。一個即使有可能血本無歸卻還是(直覺地)願意採取行動的靈魂。

 沒錯,就是你,對,就是你。

 我要你,我們要你。

 我跟你未來的文藝營夥伴們,要你。